辜鸿铭为什么会有保守主义思想?看他从小的生长环境你就知道了_浪漫主义_辜礼欢_社会
辜鸿铭家境早年经历
辜鸿铭祖籍福建,生于马来西亚槟榔屿。其家族为南洋华侨,迁入马来西亚的年月已无从考证。经过几代的打拼,到辜鸿铭的曾祖父辜礼欢时才算小有成就。自此辜家人丁兴旺,并定居于槟榔屿,进而成为当地望族,百年不衰。以下是为自辜礼欢以下的一个十分简略的辜氏族谱。
事实上辜礼欢的发迹和英国殖民者有着密切的联系。公元1786年,东印度公司的船队由印度驶入马来西亚,并占领了马来半岛,将之改名为威尔士王子岛。由于辜礼欢首先率当地土著欢迎了船队,于是英国殖民者便委任了他为地方居民的行政首长,即甲必丹,以协助殖民政府处理当地事件。正是由于此事件加之辜礼欢确有才干,辜氏家族才在槟榔屿日益兴盛,辜鸿铭就出生在这样的小康之家。
展开剩余80%浪漫主义与辜鸿铭保守主义思想的形成
《大公报》在一篇《悼辜鸿铭先生》的文章中,说道:“辜氏一生之根本主张及态度,实得之于此诸家之著作,而非直接取之于中国经史旧集。其尊崇儒家,提倡中国礼教之道德精神,亦缘一己之思想见解确立以后,返而求之中国学术文明。见此中有与卡莱尔、罗斯金、爱默生之说相类似者,不禁爱不忍释,于是钻研之,启发之,孜孜焉。举此吾国固有之宝藏,以炫示西人。”如是所说,辜鸿铭的保守主义思想和与欧洲19世纪兴起的浪漫主义思潮确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种联系推动了辜鸿铭保守主义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其实从词源学的角度,据白璧德考证:“浪漫主义一词可追溯到古法语:roman,而这一词的更古老的形式则是Romans和Romant”roman一词在现代法语中被翻译成小说,“而在古法语中既可以指代既可指代通俗故事,也可以用韵文表现贵族式的“罗曼司”所以“这些爱情、冒险故事的特点和想象的奇异很快和这个词本身联系在一起。”“英语中的‘浪漫主义’(romanticism)一词是从形容词‘浪漫的’(romantic)转化而成的。而英语中的形容词‘浪漫的’(romantic)则源于以上所说的法文roman。
直到1654年,英语中的形容词‘浪漫的’(romantic)才在英国使用。法语中的‘罗曼司’(romance)是名词,与名词相对应的形容词则是‘传奇般的’(romanesque)。在德语里,跟法语里的与传奇般(romanesque)相当的词也直到17世纪才开始被人使用。”可见浪漫这个词在欧洲各国的文献中出现的并不是很早。而且需要注意的是浪漫这个词的起初包含着夸张和不真实的特点,而这些特点必然与17世纪兴起的崇尚理性的思潮产生不可以调和的矛盾,所以在那个时代,浪漫更多的是作为贬义词而非褒义词出现。所以“在英国,直到十八世纪初,人们的感情逐渐地,仍只是不知不觉地发生变化时,这个词才开始恢复名誉,获得了新的涵义。他从一个贬义词成为现在的褒义词。”与浪漫这个词相比较,浪漫主义这个词则出现的更晚了,所以从以上的词源推断,毫无疑问,浪漫主义确实继承了中世纪传奇的传统。
那么作为运动的浪漫主义从何处兴起,学界公认为英国,以赛亚·柏林如是说道:“浪漫主义从何处兴起?当然不在英国,尽管从史实层面来讲,无疑始于英国——所有历史学家都会如是说。”福斯特则说道:“正是在英国,这个词(指浪漫)最先让人熟悉并得到广泛传播的。的确,人们普遍认为,这是英国对于欧洲思想界最卓越的贡献之一。”但是真正推动浪漫主义达到高潮并产生广泛影响的是始于法国。
1789年发生的法国大革命成为历史研究者绕不开的话题,这场革命不仅仅推动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更是推动了整个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是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人们对于新建立制度并不满意,甚至感到失望。虽然此时人类社会的物质生产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但是却出现了深刻的社会危机,人们想通过革命建立理想王国的梦破灭了。就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道的:“工业在资本主义基础上的迅速发展,使劳动群众的贫穷和困苦成为社会存在的必要条件。犯罪的数目一年一年地增加着。贸易日益变成了欺诈……贿赂代替暴力的压迫到处盛行……一句话,‘理性的胜利’所建立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证明是对启蒙主义者所作的美好诺言的最毒辣、最令人失望的讽刺。”12浪漫主义运动就在这个时候蓬勃开展起来,可以说浪漫主义伴随着法国大革命自下而上的社会涤清作用而达到其高潮,针对资本主义社会注重个人私利,注重物质力量,浪漫主义者们更强调和谐的群体关系,主张道德至上。浪漫主义者对于法国大革命后的社会现实极其不满,他们提出“回到中世纪”的口号,具有强烈的复古主义情结。甚至有的浪漫主义者在这种复古主义情结的引导下对于中世纪的封建制度也颇为赞同。在浪漫主义者眼中的工业社会是丑陋的,他们提出“回归自然”的口号,他们向往自然歌颂普通民众的淳朴。就如阿诺德所写的那样,浪漫主义者“转向过去和乌托邦,转向潜意识和幻念,转向不可思议和神秘,转向儿童和大自然,转向梦境和放肆”13也如休谟所言:“知识,这是大自然的礼物;因为它给予了你获得一切必需的智慧。”14浪漫主义者还有强烈的英雄崇拜,讲求天才,比如在歌德、席勒、伦茨那一辈狂飙突进运动的作家的作品中,就明显感到他们歌颂天才,讲究创造性,所以有评论家也把狂飙突进称作“天才的时代”。另外浪漫主义者对于中国文明也是颇为推崇的,比如浪漫主义大师卡莱尔就认为世界已经走向了一条错误的道路,只有中国的民主思想才是人类的一线光明。
在浪漫主义运动席卷欧洲之时,辜鸿铭正在欧洲留学,不可避免的受到这股思潮的影响,加之辜鸿铭本人师从的是浪漫主义运动的领军人物之一的卡莱尔,使这种影响变的尤为深刻。以至于在辜鸿铭学成归国后所发表的文章中时常可以发现对于诸如爱默生、阿诺德、卡莱尔等浪漫主义大师的话语引用,比如其在《中国人精神》一文中谈到宗教问题时就援引了阿诺德的话:“宗教使人领会了道德规范,从而使之易于为善。但是,这种感染力和激情并不是只存在于宗教之中,所有的文学巨匠,也都有着同样的激情和感染力。”15而在谈到君权时则引述了卡莱尔的名言“军权对于我们来说,若不是一种神圣的权利,就是一种魔鬼般的罪恶。”16对于浪漫主义者讲求的道德至上,回归自然,复古主义以及英雄崇拜的观点都有所接纳,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浪漫主义是辜鸿铭保守主义的思想的内核,同时也成为辜鸿铭去衡量文明的一把标尺。
发布于:天津市